政府新闻

上海日报时政新闻

全球经济阴霾下,上海经济开新局   2022-03-17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难逃阴霾。承压中的上海,却在努力创造新纪录。&\\;nbsp\\;&\\;nbsp\\;&\\;nbsp\\;&\\;nbsp\\;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经济总量率先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同样在去年,“万亿”台阶还不止一个——上海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速为“十二五”以来最快的一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超16万亿元……&\\;nbsp\\;&\\;nbsp\\;&\\;nbsp\\;&\\;nbsp\\;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过去一年,上海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外需萎靡等不利因素,交出高质量的答卷,努力展现新的更大作为。服务全局:改革开放再深化&\\;nbsp\\;&\\;nbsp\\;&\\;nbsp\\;&\\;nbsp\\;勇闯最“新”的改革,敢为最“难”的改革,率先开展制度型开放探索,率先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形成更多具有显示度的改革开放成果。&\\;nbsp\\;&\\;nbsp\\;&\\;nbsp\\;去年,中国首次成为蔡司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这一切,归功于上海独一无二的环境”。在上海,无数跨国公司有着相似经历——与上海携手,相互成就。&\\;nbsp\\;&\\;nbsp\\;&\\;nbsp\\;&\\;nbsp\\;在开放方面,得益于特殊经济功能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两特”叠加,制度型开放步伐加快。升级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大虹桥”开建一周年,连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与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遥相呼应,形成两翼齐飞、内外兼具的开放格局。&\\;nbsp\\;&\\;nbsp\\;&\\;nbsp\\;&\\;nbsp\\;不断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向创新突破要潜力。这一年,一个个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跳板,让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得以强化,成为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发展的重要跳板。&\\;nbsp\\;&\\;nbsp\\;&\\;nbsp\\;&\\;nbsp\\;一年里,6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5家外资研发中心安家上海,两者数量累计达831家和506家。上海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实际使用外资225.5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前瞻布局:策源能力再提升&\\;nbsp\\;&\\;nbsp\\;&\\;nbsp\\;&\\;nbsp\\;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所拥有的经济体量,更在于能够发挥出独特功能。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持续强化“四大功能”,以不断强化的功能体系,有力服务辐射长三角和全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展露身手。2021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首次实现了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三大奖”一等奖的“大满贯”。构建一支战略科技力量,是勇闯科研“无人区”、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首批国家实验室,3家花落上海,张江、临港、浦江国家实验室均已挂牌成立。还有各类“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应时而生——种种迹象表明,上海旨在以丰富的载体、灵活的机制,为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科学家们提供新选择。&\\;nbsp\\;&\\;nbsp\\;&\\;nbsp\\;&\\;nbsp\\;科研活动越是前沿,越离不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上海已建和在建重大科学设施有14个,还有6个入选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2021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显示,上海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连续四年全国居首,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八位。&\\;nbsp\\;&\\;nbsp\\;&\\;nbsp\\;&\\;nbsp\\;科技创新与高端产业,如同硬币之两面,不可分割。城市的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持续增强,上海布局多年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去年制造业产值增长18.3%,产业高地形态显现。&\\;nbsp\\;&\\;nbsp\\;&\\;nbsp\\;&\\;nbsp\\;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将为跨越发展架起桥梁。上海正在一个个关键领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第一”,在全球实现更多的“领先”。前瞻布局,抢先成势。这恰是这座城市的初心所怀、功能所系、贡献所在。优化格局:空间节点再激活&\\;nbsp\\;&\\;nbsp\\;&\\;nbsp\\;&\\;nbsp\\;加快发展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五个新城,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形成城市空间新格局,不仅是破解中心城区空间饱和、在外线开辟新战场的一招好棋,更是与长三角赋能互动、功能互补的一招活棋。&\\;nbsp\\;&\\;nbsp\\;&\\;nbsp\\;&\\;nbsp\\;先要“通”,才能“同”:交通畅通才能同频共振、同向聚合。交通动脉连线成网,城市群才能高效互动、强化链接、塑造节点。为此,上海将“一城一枢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让“一条交通线重塑一座城”。随着新城与上海的主城区、新城与新城之间、新城与长三角其他40个城市的交通强化连接,各类要素开始加速流动,重量级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迎接东海第一缕阳光的南汇新城,去年3月底,迎来了临港集团总部及旗下一家公司入驻。全年共有50家企业总部、62家研发中心签约落户新城。&\\;nbsp\\;&\\;nbsp\\;&\\;nbsp\\;&\\;nbsp\\;作为上海都市圈“核心内圈”,五个新城全面发力,加上主城区“中心辐射”、一东一西“两翼齐飞”、金山宝山“南北转型”,上海正以不断优化的空间格局,推动带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新局:新赛道前再突破&\\;nbsp\\;&\\;nbsp\\;&\\;nbsp\\;在经济总量闯过4万亿大关之后,上海始终思考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寻找拓展未来的发力点。&\\;nbsp\\;&\\;nbsp\\;&\\;nbsp\\;“今天能不能选准一条好的赛道,直接关系到明天能否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去年开始,上海发挥“五型经济”所长,抢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等“新赛道”,智能网联汽车等“新终端”。&\\;nbsp\\;&\\;nbsp\\;&\\;nbsp\\;“新赛道”上,上海不乏实力不俗的潜力赛手——过去一年,拼多多、喜马拉雅、小红书、饿了么、叮咚买菜发展迅猛,上海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增速超过30%;16家企业闯入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位居全国第二。&\\;nbsp\\;&\\;nbsp\\;&\\;nbsp\\;“新终端”里,上海也有“爆款”出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新车源源不断运抵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去年产量增长2.4倍仍难满足海外需求;上汽集团一年售出546.4万辆整车,西井科技无人驾驶商用车量产……&\\;nbsp\\;&\\;nbsp\\;&\\;nbsp\\;&\\;nbsp\\;这一年,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战略大力推进。上海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管齐下,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交融共生,让经济增长的后劲绵绵不绝。&\\;nbsp\\;&\\;nbsp\\;&\\;nbsp\\;&\\;nbsp\\;尤其值得欣喜的是,上海不少产业从物理集成转向化学反应,产业加速“裂变”“聚变”。&\\;nbsp\\;&\\;nbsp\\;&\\;nbsp\\;&\\;nbsp\\;去年底,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中船集团总部落户上海。上海本就集聚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船队中远海运集团、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港机企业振华重工集团、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管理者上港集团,还有全球最大的钢铁集团宝武集团……浦江奔流,东方潮涌。在构筑未来战略优势的关键时期,上海知重负重勇开拓,铆足劲头开“新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奇迹。&\\;nbsp\\;来源:解放日报 孟群舒/王闲乐&\\;nbsp\\;

 


注册记者登录

 

 

记者点此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采访申请流程

06月08日 21315203 受理中
02月16日 21315167 已办结
01月26日 21315166 已办结

咨询申请流程

06月12日 02131545 已办结
05月12日 02131544 已办结
05月06日 02131541 已办结

查看全部 »

共性问题提示

Q: 问:如果想要迅速了解上海这座...
A: 答:请注册登陆本网站“今日上...
Q: 问:如果您想在上海进行采访,...
A: 答:(1) 请注册登陆本网站...
Q: 在哪里可以买到上海的地图?
A: 上海各大书店中均有出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