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条”举措纾困稳岗,实现上海更高质量发展 - 2022-06-24
《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上海疫情后期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尤其对于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助企纾困、高效直达,更着眼企业中长期发展
整个方案覆盖范围非常广,面对的市场主体,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企业、民企国企和外资企业,各种政策叠加实施,充分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帮助高效直达各类企业,帮助渡过难关。上海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跟服务经济有着密切联系,企业在满足老百姓的就业、生活服务保障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轮疫情,市场主体遭遇的困境前所未遇。《行动方案》针对企业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揽子计划,从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加大退税减税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方面,综合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多管齐下为企减负。特别是融资纾困、社保缓缴、房租减免等等,对于脆弱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能够解决实际困难,非常及时。
稳外资方面,提前启动2022年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进一步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加大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力度,鼓励港航企业减免货物堆存费和滞箱费等政策措施,也发挥了提振投资信心、稳定投资预期的重要作用。
稳外贸方面,出口退税、鼓励航运公司减免特定时期内的滞箱费、助力外贸企业履约订单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意义的。
复产复市复商方面,对企业的房租、贷款的利息担保费减免,以及围绕就业稳岗方面的补贴,非常有针对性。接下来还要进行大走访大排查,继续聚焦原来“放管服”的营商环境优化,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中,帮助企业真正走向稳定发展。
从长远来看,“50条”政策措施着眼于稳定供应链,将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中长期的发展。
二、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实现上海更高质量发展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针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消费领域,《行动方案》明确要大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包括以大宗消费为抓手拉动消费,完善消费供给保障体系,以节庆活动为契机促进消费以及支持文创、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四个方面。
汽车是消费市场的顶梁柱。《行动方案》提出的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0000元补贴等措施,这些对汽车消费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将对拉动大宗消费产生很大作用。
《行动方案》中还有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发放消费优惠券的措施。消费优惠券能发挥消费的价格效应,特别是价格弹性效应,通过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实际上,通过2020年的4、5月份的一系列的促销费政策,已经看到消费领域的价格弹性是有显著的刺激效应的。鼓励消费的措施对支持扶持和复苏上海服务类消费业,带动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就业,保住市场主体,保住上海服务经济的基本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商家和平台提供优惠券之后,政府或可再根据优惠的额度,对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这都是非常好的快速启动消费繁荣市场活力的举措。在短时期内可以很快恢复消费市场活力,树立市场信心,包括对引致投资的信心。
在扩大投资方面,《行动方案》特别注重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包括:加强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年内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区改造,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新型基础设施等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等,都将充分引导和激发社会投资。这些一方面有利于在短时期内复工复产,帮企业走出困境;另外从中长期角度来说,可以推动以有效投资实现上海更高质量发展,把高效统筹的要求结合起来。
三、稳岗补贴、稳定就业,体现政府稳就业信心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就是稳住上海经济的基本盘。稳岗的政策体现了政府对稳就业信心的作用。稳就业是政府今年重要的目标,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因疫情冲击,今年就业市场有很多招聘没有来得及进行,签约比例也不高。今年全国大学生就业高达1076万。而疫情正逢大学生求职和就业的时间节点,应该说受到了较大影响。
企业如果没有复工或者收入,就可能裁员。政府此刻给予一定的补贴,就等于帮助企业把就业岗位留下来,这就是“留住青山”。而市场主体保住就业面,既解决经济问题,也解决社会问题。
来源:权衡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