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再造一座金融湾,建设全国唯一特殊区域,成为“世界的枢纽” - 2022-08-31

 

       “这里是世界的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日前举办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新兴金融推进大会上,新加坡籍的大华银行中国行长符懋赞思忖了一会儿,决定用一个成语形容临港新片区未来的影响力。下个月,大华银行在滴水湖畔的营业网点将正式开业,成为第一家落户临港的外资银行。

       大华银行此前在临港新片区已经落地多项首创业务——去年,大华中国助力亚洲领先的创业债券投资机构毅峰资本首支中国基金以QFLP形式在新片区成立;今年3月,大华银行作为主要参团银行之一,又推动上海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国际银团贷款成功落地新片区。
  
       揭牌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打造“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努力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三年间,新片区在多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了突破。

滴水湖金融湾比肩陆家嘴

      “临港新片区的英文名不是Lingang New Area,而是Lingang Special Area。这说明新片区不是自贸区空间的简单扩大和现有政策的简单平移,而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三年来,新片区一共形成了首创性创新案例87个,其中有约一半与金融、贸易创新密切相关。无论是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是在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方面,临港新片区都已有所建树。

       2019年12月,全国首家合资理财公司落户临港新片区。2020年8月,首单跨境资金池业务落地,临港集团通过两家合作银行,成功引入境外融资资金1亿美元。临港集团大幅降低了综合融资成本,跨国公司也看到了在新片区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的前景。2021年6月,临港新片区跨境金融联合工作室启动,管委会金融贸易处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有时拿捏不准探索创新的路径,工作室将构建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与合作渠道,精准切中企业跨境经营中的业务需求。

       上港集团在以色列就遇到了迫在眉睫的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等难题。所幸今年年初,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推出了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和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包括扩大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范围等。上港集团资产财务部负责人认为,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试点、跨境放款额度的提高等,拓宽了上港集团的融资渠道,同时让外汇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现在,以色列海法新港的自动化装备正昼夜不停地运转。当地媒体盛赞:“海法新港无愧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港口之一,在自动化程度、作业效率、节能环保、客户服务等各方面都给以色列港口行业带来重大提升,有效疏通了当地物流供应链,带来了连接上海的新通道。”
 
       创新案例井喷的背后,是制度政策的坚强支持。注重顶层设计的《临港新片区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具体配套扶持政策的《全面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差异化发展的《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等政策接连出台,直指投资自由、资金自由等领域,突破力度大,含金量足。

        第一批“金融50条”发布当天,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太平洋保险共9家单位就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了楼宇购置协议,在滴水湖金融湾新建办公楼。这是金融机构对临港新片区创新金融政策的热烈回应,足见政策之鼓舞人心。正在建设的滴水湖金融湾将成为一座比肩陆家嘴的金融城,与其错位互补、协同发展。

打好“双特”两张牌

       在多个场合,新片区管委会领导常常提到,要打好“双特”两张牌。除了“特殊经济功能区”,另一张就是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2020年5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封关验收,宣告揭牌成立。去年1月,二期也顺利通过验收,洋山特保区就此实现全域封关验收。

       洋山特保区创新成果接连落地:创新了海关监管制度,建立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等为标志的海关监管全新进出境制度体系。依托洋山特保区,临港新片区还培育了国产大飞机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全球大宗商品集散基地和国际贸易分拨枢纽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规模实现逐年倍增。

       去年6月,“新连云港”轮与一批共48艘船舶的船籍港成功注册登记到“中国洋山港”。根据《临港新片区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满足条件的船舶可以在新片区申请办理国际船舶登记,不受中方投资人出资额不得低于50%的限制。此后,多家国际航运企业开始关注“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并向上海海事局表达了入区转籍的意向。

       洋山还首创性地突破了沿海捎带、保税LNG船对船加注等政策。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总经理丁嵩冰建议,临港管委会还可以逐步完善实施细则等“最后一公里”,“譬如,如能按国际中转创新监管模式,允许班轮联盟内共享捎带运力,能进一步扩大舱位供给、提升转运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特保区支持物流、仓储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已落地。上海融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出的第一张洋山特保区内物流、仓储服务免征增值税的电子普通发票,减免税额就达到了11万元。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能为其省下真金白银的政策最为实惠。一位医药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公司的老总透露,当初落地临港时,从递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一共只用了一天;而得益于新片区与特保区的优惠政策,从进口到销售,公司每年可以节省大约400万美元。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2020年,公司大量业务与外贸挂钩,竟还实现了超过30%业务增长。“如果没有临港,我们的这块业务只能放到新加坡了。”

成为引领区建设“主战场

        税收优惠政策并非局限于洋山特保区。去年年初,《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重点产业15%企业所得税政策正式落地。有两家政策惠及的临港企业,仅2020年第四季度就享受了合计7610万元的税额减免。成立不久的集成电路企业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亦申得了税收优惠资格。总经理田广说,对于他们这样的研发投入很重的初创企业而言,任何资金的节省,未来都会有“千倍的放大”。

       事实上,上海已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但其资质认定门槛不低,包含成立年限、工作成果等条件,新成立的市场主体很难申请。临港新片区瞄准这些有潜力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在他们最需要扶持的起步期助推了一把。此外,申报成功的企业,都通过了专家评审等环节,相当于获得对企业能力的有力背书。工物高公司进入公示名单后,两家风投公司当即批准了投资,更多投资方也找上门来。可以说,税收政策还能提升社会资本认可度,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巧妙作用。

        新片区先行先试的这一优惠政策已经在浦东更多地区推广。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在总结临港新片区实施经验基础上,研究在浦东特定区域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不只这一项政策——“试验田”里的测试,收获一定成效后,都具备推广实施的价值。根据《引领区意见》,临港新片区要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相关成果具备条件后率先在浦东全域推广实施;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具备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特定区域适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临港新片区将成为浦东引领区建设的“主战场”;《引领区意见》的出台也为新片区的发展带来制度创新先发契机。

       制度创新后,落实要“精”,要“快”。临港新片区已滚动推出多个政策的“2.0版本”,去年8月发布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更是以应用场景为导向,体现了精准。同时,临港管委会、园区等方方面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即政策要更快落地,更快产出案例、形成示范效应,“实打实的成功案例,才能让还在观望的人不再犹豫”。

       受访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

来源:上观新闻

 


注册记者登录

 

 

记者点此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采访申请流程

06月08日 21315203 受理中
02月16日 21315167 已办结
01月26日 21315166 已办结

咨询申请流程

06月12日 02131545 已办结
05月12日 02131544 已办结
05月06日 02131541 已办结

查看全部 »

共性问题提示

Q: 问:如果想要迅速了解上海这座...
A: 答:请注册登陆本网站“今日上...
Q: 问:如果您想在上海进行采访,...
A: 答:(1) 请注册登陆本网站...
Q: 在哪里可以买到上海的地图?
A: 上海各大书店中均有出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