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 2025-03-11
根据2025年1月15日龚正市长所作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市经济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成为我国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的城市。近年来,上海肩负国家“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做强“五型经济”,在高端服务业规模持续集聚、能级不断加强的同时,强调关注工业占比的回升与工业投资的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持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将通过发掘创新引领、要素增效、能级扩张和内外协同等方面的增长新动能,强化其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功能。
首先,针对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上海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国际和国内贸易交汇的重要枢纽,将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将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与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谋求通过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等方式培育外部新动能,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树立标杆。
其次,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一方面上海将顺应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技术水平高、产业基础坚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地加快未来产业的布局,加强应用场景的建设,充分发挥国际消费市场的作用,从而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另一方面将加速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从而更有效地创造和引导消费者需求,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上海将继续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并强化其对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功能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上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半径,不断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能级和效率,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
第四,在面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挑战上,上海将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致力于构建对老年人友好的城市环境,同时积极促进养老产业的繁荣发展,倡导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提高养老服务的品质与效率,在构建适老化城市、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的医疗康养产业方面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作用。
撰稿人:詹宇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