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在“善经济”中感知上海温度 - 2019-04-02

 

近年来,在慈善公益界日益流行起“善经济”的提法,刘国宏、余凌曲 和王振耀 等逐渐达成共识的观点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利他中自利,即企业不只是以营利为主要驱动力,通过公益行动共同营建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实践中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时间银行、慈善超市、慈善信托等公益金融等新经济方式在上海纷纷落地,将商业与慈善公益进一步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明智慧中义利之辩的关系,从义大于利,和利大于义的平衡与博弈中形成义利并举的良性格局。因此,如何有效打造有“温度”的金融之都,防范金融风险对慈善公信力的冲击,需要关注以下着力点:
一是积极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CSR),以社会创新的方式化解社会难题。如上海的善淘网慈善超市开启了 “电子商务+慈善商店的O2O全新公益模式”,提倡“每一个都有价值”,鼓励人们将闲置物品捐赠给善淘网在线义卖,助力8000万残障人士培训、辅导就业和社会融入,目前有公益会员25363个,公益援助6168624元,举办公益活动82场,公益基地5个。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慈善信托助力“蓝天下的至爱——CSR在行动”等助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趋势,上海国际信托的“上善”系列悦享盛音资金信托资助高端艺术的传播,致力于海派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二是培育志愿服务精神,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高校跨界联动合作,共建公益之城和人文之城。目前上海已经建成4237个公益基地,参与公益人数35959人次,提供公益岗位7816个 ,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活动,领取“公益护照”。在吸取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在一些社区中已经尝试“时间银行”等社区互助模式,目前主要在养老领域试用,用“时间”交换服务,循环互助,构建邻里智慧养老社区,以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化解社会难题。
三是对于公益金融风险的防控机制建构。善经济在融合义利的同时,也可能发生营利性和金融性覆盖公益性的风险,为了维护慈善公信力,亟需对于慈善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的流失风险,不当的关联交易有所警惕,以期更优化发挥公益金融的优势,发挥出慈善公益“爱”满申城的魅力,提升城市温度。
                     苑莉莉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注册记者登录

 

 

记者点此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采访申请流程

06月08日 21315203 受理中
02月16日 21315167 已办结
01月26日 21315166 已办结

咨询申请流程

06月12日 02131545 已办结
05月12日 02131544 已办结
05月06日 02131541 已办结

查看全部 »

共性问题提示

Q: 问:如果想要迅速了解上海这座...
A: 答:请注册登陆本网站“今日上...
Q: 问:如果您想在上海进行采访,...
A: 答:(1) 请注册登陆本网站...
Q: 在哪里可以买到上海的地图?
A: 上海各大书店中均有出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