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第五种开放形态 - 2021-09-24

 

随着虹桥从综合交通枢纽,延展、升级到商务区(实际上是长三角的服务业公地),再迭代为国际开放枢纽,我国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自贸港)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国际开放枢纽,横空出世。这种形态,以复合、高效的多式联运为纽带,以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五型经济”为特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配置资源,聚合要素,引领产业。

这个新形态,给兄弟省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导向和借鉴——从之前的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切换到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通过“彩虹桥”的“超链接”功能,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其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大虹桥是长三角的经济地理中心(第一阶段是本地化,第二阶段是区域化,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第四阶段是全球化。目前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第四阶段提前到来的状态)。全国需要很多这样的经济地理中心,纵向(先进性)更高耸,横向(连通性)更粗壮。对内开放使得外循环更有竞争力,对外开放使得内循环更有效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总体方案,提出了“两带”——北向拓展带(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和南向拓展带(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总体方案分别赋予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以及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的任务。其实,两条拓展带相当于一把折扇的两条边骨。人们用手指捻开边骨和芯骨,充分打开扇子的褶皱,才能发挥其徐徐生风的效用。我们要的是实打实的创新工具,不像多数的古代文人把扇子当道具使用。

人们也可如此意会:虹桥是掌根,伸展开来五个手指,收放自如,收是拳头,放是巴掌。这有点类似哥本哈根发展模式(轴向放射),不同于以往的圈层或涟漪结构。这对基于自由贸易制度(无形)、基于创新廊道/产业走廊(有形)的资源要素自由化便利化增值化流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个无形的制度供给和有形的载体建设,必须是致力于推动功能接续、产业接力和空间接应。

非常欣喜地看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明确了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已经和即将出台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把握住了中央商务和国际贸易这个“牛鼻子”。我们一直认为,贸易造就万物(Everything begins with trading)。要让服务贸易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大放异彩,大行其道,以牵引更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 何万篷)

 


注册记者登录

 

 

记者点此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采访申请流程

06月08日 21315203 受理中
02月16日 21315167 已办结
01月26日 21315166 已办结

咨询申请流程

06月12日 02131545 已办结
05月12日 02131544 已办结
05月06日 02131541 已办结

查看全部 »

共性问题提示

Q: 问:如果想要迅速了解上海这座...
A: 答:请注册登陆本网站“今日上...
Q: 问:如果您想在上海进行采访,...
A: 答:(1) 请注册登陆本网站...
Q: 在哪里可以买到上海的地图?
A: 上海各大书店中均有出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