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次第绽放 - 2021-09-24
上海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进程中,文化以及使得文化更有形、更具有辨识度的重大文化设施,是城市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以及上海大歌剧院,均是列入“十三五”规划,且明确将于“十四五”建成的惠及文化民生的重大项目。
上图东馆注重打造“人的图书馆”,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定位为全媒体时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将努力打造成新一代的阅读文化交流中心。直面世纪公园的上图东馆,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开放后可提供坐席6000个,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
上博东馆,预计明年年底建成,定位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面积为11.32万平方米,是人民广场馆的3倍,地上6层、地下2层。它将与人民广场馆,形成“两馆一体、联动东西、特色清晰、相辅合璧”总体格局。
预计2024年底完工交付,2025年面向公众开放的上海大歌剧院,将成为未来亚洲演艺之都的文化巨舰,成为中国第一座集演出交流、创制排演、艺术教育为一体,兼顾歌剧艺术交流、历史展示、理论研究功能的剧院。它将拥有2000座、1200座、1000座的大中小3个歌剧厅,各有主题侧重。
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以及世博文化公园内的上海大歌剧院,不仅仅是在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中,文化地标的建设,更是软实力的次第绽放。
早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的文化场馆的硬件建设中,有相当一批位于浦东新区。上图东馆的功能,按业内的说法,是从“Collection”(收藏)到“Connection”(联结)——以往,图书馆的注重收藏各类图书等藏品;现在,图书馆注重与人、与新生事物的联系与破圈。上博东馆,则将进一步提质增效,向世界顶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迈进,现代时尚与古代文脉,在同一时空里艺术化地呈现,令人期待。作为城市精神具体象征的还包括歌剧院——上海大歌剧院,不仅聚焦舞台艺术,也将是对标国际各大城市的文教结合、文商结合、文旅融合的大平台。据悉,它所在的世博文化公园有望在年内启动试运营——这里,又是一个具有文化休闲内涵的城市绿肺……
事实上,浦东文化场馆的建设不仅限于这三大馆,还将形成“带”。在花木,上图东馆、上博东馆与已是浦东文化地标代表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等形成新一处的文化聚集区。浦东滨江沿岸22公里步道上,一公里一座的“望江驿”以文化生活为主题获得了更新——起初是为在步道上跑步、骑车等锻炼的人们修建的加油补给站,如今正在一座座嵌入主题,如“初心”代表的就是红色主题书店……与此同时,沿岸的浦东美术馆、正在往文化定位转型的上海中心、船厂1862时尚艺术中心等已经串联起一条“生活艺术秀带”。
如果说硬件建设的硬实力,让我们看到了上海高度、上海速度,那么文化地标的功能设定、如何为人服务,则体现了上海温度。终究,建筑是人造的,建筑也是为人造的——正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图东馆、上博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都是服务于周边居民、长三角文化艺术爱好者乃至全球艺术家的家。软与硬,都是浦东乃至上海的实力。
(作者: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