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交所的“未来窗”,我们看到什么 - 2021-12-10
上海近日率先组建数据交易所,以激活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红利。由于数据的资产化以及数据交易被公认为前景巨大同时困难重重,因此,这一消息迅速引起各方关注,甚至有专家称之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
事实上,组建数据交易所,是上海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若干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面向未来打开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上海顺应时代大潮打造发展新优势,加速构建“国际数字之都”的视野、谋划以及执行力。
从“老八股”到“上海数”
在上海数交所成立首日挂牌的,一共有八类数据产品。巧的是,几乎在整整31年前,上海证交所开业时挂牌的股票恰好也是八只。如果说这“老八股”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时代奠基揭幕,那么,对于这八大类的挂牌数据,我们是否也可以有同样的期待?
可以说,上海数交所完全有机会开创同样令人激动的历史。在数据流通和交易的过程中,上海数交所处于一种相对超脱的地位,因为它关注的都是长期价值。比如,上海数交所被设计为一家准公益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即使每天有海量数据通过它流转,但它决心完全不碰这些数据,也就是说绝不会借机形成自己的数据积累,从而与人争利。这种种设计都表明,数交所关注的不是数据,而是数据资源的配置如何合规、有序、高效率配置,并对全社会带来的价值。
一些专家提出,基于上海数交所的建立,未来,能否借鉴上海在期货衍生品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形成“上海金” “上海油”等“中国价格”,相应的,能否期待“上海数”也形成同样的国际影响力,并为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赢得重要的规则话语权和资源定价权,同时,为全球“数商”和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机会和发展机遇。
可能改变世界的新模式
“数据的资产化,可以改变世界。谁能率先应用数据资产,谁就能占据数字经济的先机。”这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在上海数交所成立当天的公开演讲中所作的判断。代表国家在重要领域展开先行先试的探索,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这是上海承担的重要使命。
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数据的有效应用和价值释放,则离不开围绕数据的创新以及流通。着眼于此,上海数交所在制度、技术和生态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希望破解此前数据流通交易中普遍存在的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等瓶颈。比如,它在全国首发了数据交易配套制度、首创了全数字化交易系统、首次提出“数商”概念并积极打造相应“数商生态”。而在未来三到五年,上海数交所将继续创新、大力构建“四梁八柱”,不断把探索成果串珠成链,从而有望形成数据要素流通的“上海模式”,助力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价值释放。
撬动未来数字城市
在上海数交所揭牌同一天,浦东新区也宣布了一系列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的新政策。未来,浦东将聚焦张江科学城和临港新片区这两片热土,建设一批特色园区,在制造、金融等领域积极推动“数智”赋能。
正如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所说,未来,浦东将充分发挥上海数交所的辐射功能。实际上,建设数据交易所被中央明确写入打造浦东引领区的相关《意见》。这已充分表明,畅通数据交易,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数据本身,还要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撬动作用。
事实上,数据驱动已经被上海作为未来数字城市的灵魂。因此,上海数交所才会被视为是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落实中央战略要求的具体实践。过去几年来,上海一直强调数据治理、加速产业集聚,目前全市大数据核心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累计开放公共数据5000余项,另外还有一大批标志性、示范性应用落地推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汇天下数据而通之、聚天下数据而用之”,这既是上海数交所的美好愿景,更是整座城市的使命担当。放眼未来,以开放、创新、包容著称的上海,必将肩负起引领全社会迈向新价值文明的责任,以先行者身份,不断探索数字经济新疆域。
作者:文汇报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