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创业五角场”想做“上海中关村” 五角场街道整合资源搭建“8+2+X”联盟 - 2015年09月01日
“Wujiaochang Startup Park” Aims to Develop into “Shanghai's Zhongugancun Science Park” Wujiaochang Subdistrict Office has set up an “8+2+X” Union through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不久前,第二期“创业五角场”故事会在复旦大学科技园内的一点咖啡举办。故事会由街道发起、园区配合、创业组织和创业者参与。“五角场要做杨浦的内核,把创新创业的DNA复制到全区。”这是杨浦区区委书记诸葛宇杰的梦想。
这样的愿想有底气。作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五大功能区”之一,五角场集中了大量创新创业要素,可以成为杨浦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在“科创中心22条”指引下,功能区内的五角场街道与周边高校、创业园区、实训基地、孵化器有机互动,创新工作思路,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旨在共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万众创新示范区。
类似“创业五角场”故事会的活动,就有很多。而各方之所以可以高效匹配,得益于五角场街道出面搭建的“8+2+X”创业联盟。
五角场聚集的创业创新资源,不仅有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复旦大学科技园等8个科技园区,还有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杨浦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2个国家级创业扶持基地。此外,如INNOSPACE、IPO创业咖啡、乔杰创等创业孵化器、创业支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去年一号课题取消街道招商功能,街道可以更超脱,做服务。今年“一号课题”提出科创中心建设任务,街道可以搭平台、造氛围。按照杨浦区区长谢坚钢的说法:街道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率先探索。
营造氛围,让创业组织到台前
开头提到的“创业五角场”故事会,让成功创业者走进园区和基地,分享创业案例和经验,让更多人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演讲的主角之一是周杰,他创办了乔杰创创业服务公益平台,凭借一股激情和多年创业积累的经验,为创业者举办公益性创业讲座和项目路演,因为实用而又“接地气”,颇受创业者欢迎。周杰长期在不同地区巡回服务,今年到了五角场之后,就再也不愿离开,“这里有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
在五角场,情况却截然不同。街道把乔杰创拉入联盟,并且建立起微信群,让乔杰创成为创业服务群体的一员,大家在群里平等对话。想找场地,可以和微信群里的园区负责人直接敲定;要找嘉宾,街道可以出面一起邀请;活动确定之后,街道还会动员“创业五角场”、“上海杨浦”、“创业杨浦”等官方微信“大号”一起转发。创业组织的成本下降了一半,影响力成倍增长,一个小型活动也能吸引数百人参加。
“街道参与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五角场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正明说,有所为,就是园区不愿做、不能做的事,比如涉及政策、协调、服务等工作,街道要积极承接,主动作为。有所不为,就是园区、创业组织擅长的专业服务,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做好服务,让创业者快乐创业
为了给创业者提供更大便利,五角场街道还创新思路,为创业者提供“VIP服务”:创业企业和员工只要提前预约,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即可享受绿色通道,快捷咨询和办理9大类147项服务。街道和创业者的互动,还不止这些。街道发挥“接地气”的优势,穿针引线,让一批创业孵化项目与社区需求对接。“我有外卖”是专做手机订餐的创业企业,街道内的住家老人大多有点餐需求。街道穿针引线,“我有外卖”开设出“爱心敬老”板块,并与商家推出实惠套餐,老人按几下iPad就可以订餐。“今后说不定能开发为老服务的细分市场。”“我有外卖”行政总监林影说。类似地,五角场环岛交通信息化、社区老人健康智能手环等项目,让创业者和社区实现了双赢。
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余翔说:“思想有多远,服务就能做多深。”回顾起来,街道为打造万众创新示范区,思想上也经历了转变。“当初,很多干部连VC(风险投资)、IPO都听不懂。后来转变观念,告别了朝南坐的思想,看到了街道能为创业者做的事,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五角场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功能区内各方的努力,未来能像中关村一样,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创业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