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各区新闻

“感知上海”网上及微信公众平台外宣新闻素材稿 - 2015年10月21日

News Materials for “Touch Shanghai” External Publicity on Online and WeChat Public Platforms

杨浦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人才梯队中的领军者,是杨浦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杨浦区围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探索建立了引才、育才、用才的工作新机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人才磁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人才资源无疑是杨浦转型发展中的“宝贝”,创新驱动是靠人才驱动的,杨浦始终倚重和珍惜人才这个创新发展当中的活跃要素。

“筑巢引凤”常被用来形容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有人说,杨浦从来不缺人才——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杨浦有10所高校,本科生占到全市的将近五分之一,研究生占到全市将近三分之一。据统计,杨浦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一共有22个,占全市比例是11%;拥有国家级的工程实验室和上海市级的实验室33个,占了全市的22%;在杨浦工作和生活的两院院士有57位之多,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上海占了全国的11%,也就是说,全国每百位两院院士当中有将近4位生活或工作在杨浦。这些资源禀赋使得杨浦的“引凤之巢”在打造之前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基地海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杨浦交流会暨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第24届年会近日在杨浦举行

近年来,作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基地,杨浦充分依托“3310”计划等各种政策优势,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创意、带团队来杨浦创新创业,为杨浦有效集聚了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目前,杨浦累计集聚十一批中央“千人计划”160人,约占全市的20.6%;集聚四批上海“千人计划”82人,约占全市14.7%;累计集聚“3310”计划扶持海外人才创业企业159家,海外人才企业共508家。

据介绍,“3310”计划是杨浦推进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目标和抓手,即通过三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并推出与之配套的十项政策。“三大工程”:实施“百千万”工程、实施人才环境工程、实施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三大目标”:至2015年区域内集聚100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创业人才,集聚1000名重点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培育10000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十项政策”:降低创业启动成本、提供资金担保与贴息、设立项目风投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加强财政扶持补助、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优先安排医疗及子女教育、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发挥政府采购导向作用、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杨浦“3310”引才计划的基本定位,是鼓励和引进在国外拿到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工作3年以上,带技术、资金、项目,到杨浦来创业发展。自2009年全面实施3310计划以来,累计共吸引282位项目人入围“3310”计划,其中分布在电子信息领域144个项目、在环保节能领域29个项目、在现代设计和金融服务领域14个项目、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33个项目、在生物医药领域45个项目、光机电领域17个项目。这些项目带头人普遍具有良好的学历背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项目人占71.2%,拥有一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的占到47%,为项目落地孵化奠定了良好的人才资源基础,并产生了一系列促进杨浦转型发展的积极效应。

创新与创业人才双向融合

通过与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基地共建、人才共享、资源共用、发展共赢”,杨浦也在不断丰富“4+4”人才工作模式(即“人才+项目”、“创新+创业”、“资金+基金”、“一站式+个性化”),形成“四位一体”的海外人才创业服务支撑体系。

上海清鹤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叶德建是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在学院,他创立并负责宽带网络与互动多媒体实验室。通过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他创立科技公司,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产业化。2013年,公司实现营收2500万元,5年间业绩增长12.5倍,被评为“上海市明星增长企业”。清鹤的背后,是复旦大学雄厚的科研资源——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必要的试验平台和优秀人才。

为更好地助力人才发展,杨浦海外人才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一系列共建协议,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各方资源,打造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双向融合发展。

在杨浦,创新人才走上创业之路,创业人才也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开展科研工作。截至去年底,12位“3310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成为兼职教授,6位高校体制内“千人计划”人才在杨浦创办企业。入围“3310计划”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达309件,其中发明专利占76%,成果转化率在23%以上。杨浦海外人才基地为加大海外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构建“资金+基金”融资体系,设立了5年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组建了总额达2亿元的海归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海创1号”和“海创2号”。另外,“银园保”、“贷投通”等金融创新产品,也在着力推动资本、科技、人才各要素的充分融合。

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在杨浦

“3310”计划的创业者几乎均为科技型人才,其本人或团队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处于前沿领域,甚至有些领先国际,有些填补国内空白。

留美归国博士周士安,在2011年1月创办国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属于杨浦区“3310”A类企业。2011年,其公司研发团队成功开发我国第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技术全光纤集成高功率飞秒激光器,产品已应用于超精密微加工中。公司创办当年总销售额即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第二年成功研发皮秒光纤激光器,实现小批量生产。该激光器经下游龙头企业一上市公司客户使用,充分验证此激光器和国外同类进口产品相比,性能上更为优越。到2014年,其总销售额已实现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

根据十项配套政策,杨浦根据创业人才的创业项目专业评审结果,可给予相当数量的创业启动资金,由企业注册所在地提供50-200平方米经营办公用房,给予定额租金补贴;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经审核评估,可给予两年期最高200万元的信用担保贷款。区委书记诸葛宇杰说:“杨浦虽然财力还不是很雄厚,但在这方面却是肯花代价的。”

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顾晶就拿到了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住进了80多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每月租金仅需400多元。他选择杨浦的理由就是:这里离市中心近,有许多知名高校,创新创业氛围好。顾晶创业成功的经历让同窗好友深受鼓舞,如今,同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校友,又同在杨浦创业的“英语流利说”App联合创始人王翌、林晖和顾晶一起,被称为杨浦区的清华“三剑客”。2013年5月,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杨浦区复旦科技园注册成立,其创业团队开发出的“英语流利说”App在2013年末被苹果公司评为年度中国区“AppStore精华”,并被预装到苹果专卖店的展示手机上。去年6月,公司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今后,杨浦在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建设中还将进一步完善“3310”人才计划,重点聚焦区域高校优势学科和杨浦重点发展的产业绘制全球顶尖技术和团队分布图,不拘一格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已实行5年的“3310”计划原先只资助初创企业,现正在制订升级版,计划增加扶持已度过初创期、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升级版计划还将扩大人才资助范围,不再局限于海归人才,国内人才也可申请。

注册记者登录

 

 

记者点此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采访申请流程

06月08日 21315203 受理中
02月16日 21315167 已办结
01月26日 21315166 已办结

咨询申请流程

06月12日 02131545 已办结
05月12日 02131544 已办结
05月06日 02131541 已办结

查看全部 »

共性问题提示

Q: 问:如果想要迅速了解上海这座...
A: 答:请注册登陆本网站“今日上...
Q: 问:如果您想在上海进行采访,...
A: 答:(1) 请注册登陆本网站...
Q: 在哪里可以买到上海的地图?
A: 上海各大书店中均有出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