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长宁区平台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 2013年11月28日
Overview of Platform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angning District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经济活动最活跃形态的国际贸易正在向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拓展,平台经济正与总部经济、网络经济、融合经济和联盟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相互渗透、互动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平台经济是基于虚拟或现实空间,以平台型企业为主导,通过整合力量,与关联方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经济生态系统,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彼此增值。
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长宁区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发展以平台经济为依托的新业态、新领域,有利于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贸易流通方式转型和企业模式创新;是长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领域的有效手段。“十二五”初期,贸易便利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长宁发展平台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现实条件。现在,长宁更要以平台经济发展为契机,坚持以国际化、精品化的路线,实现区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的融合发展,通过企业主体运营和政府政策支持并举,为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长宁具有发展平台经济的先发优势
自上海提出建设“四个中心”以来,长宁区高度重视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对接工作。2009年8月,长宁区人民政府与市商务委签订了《推进商务工作全面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市区联手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破题。在这前后,长宁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工作调研,在研究分析长宁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目标。发展贸易平台经济,可以有力提高国际贸易中心承载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对长宁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承载区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对提升以贸易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宁区一直注重推动平台经济的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2012年,长宁区成为上海市贸易便利化试点区,长宁以贸易便利化为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制定贸易便利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方案,推进了一批贸易平台经济的发展。通过不同类型功能平台的错位建设,营造更加优化的贸易环境。
二、长宁平台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长宁区的平台经济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方向:一是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易贸集团的大宗商品O2O交易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众多第三方服务,由线上网站“易贸网”和线下各交易服务提供商所共同组成的服务系统,为大宗商品行业客户提供了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交叉服务的无缝衔接。二是满足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服务类平台。包括携程旅行网、大众点评网、菜管家、蜘蛛网等涵盖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服务平台。三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中银联支付依托其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积极开拓第三方支付,数字贸易则稳步推进大数据运用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四是新媒体营销平台。其中分众传媒在完善都市生活圈的同时进军移动互联网,开启了向移动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好耶集团倡导为客户提供“品牌化”电商服务体验,包括技术支持、网络营销、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电子商务全方位流程。(相关平台介绍详见附件)
持续创新是长宁平台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长宁平台企业秉承互联网创新基因,伴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了过去难以想象的高速发展。长宁平台经济的另一特点是跨领域广泛,运营模式多元丰富,既能提供个人消费服务也有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之间的互补性强,平台的客户定位、产品种类也形成差异化,有助于形成区域平台经济竞争合力。
三、长宁大力推进平台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平台企业完全颠覆了传统企业的运行和盈利模式,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变成平台服务商,传统政府监管模式比较单一,需要创新和重新设计。长宁区在企业最需要的服务、人才、资金等方面重点给予支持。
1、搭建贸易便利化政府服务平台。长宁区抓住国际贸易承载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进行机制创新,在仙霞路仲盛金融中心设立了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创了海关、检验检疫在中心城区合署办公的先例;完善了古北路公安出入境管理办的职能,在武夷路设立了外国人就业受理点;在延安西路引进了上海市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在临空设立了保税仓库,构建了“十分钟”政府服务工作圈。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物理聚集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便利化功能的对接与延伸,争取将相关部门的先试先行政策率先在长宁试点,如上海数字贸易有限公司是我区纳入上海实施跨境电商服务试点企业,长宁全力配合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研究快速进口模式,进行流程再造,为企业抢占先机。
2、创新企业服务体系。区职能部门对企业提供行业指导,企业所属的街道(镇)做好企业后勤服务工作。形成了由街镇专人负责、条线部门联合服务的条块联动体系。既发挥了街(镇)资源丰富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了产业部门行政职能的专业性,从而提升了全区企业服务的整体水平。如我区临空园区除了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工商、税务等常规服务之外,还搭建了科技、人才、金融、商标、名牌、贸易等六项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区商务委、区科委、区人社局等职能部门定期将国家、市、区相关政策到园区宣讲,将政策充分落实到企业。再如临空园区内的菜管家,多年来致力于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及农产品B2C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营,企业向我区提出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区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并专题协商,帮助企业解决场地、更名、业务整合等问题,同时给予企业人才公寓、青年人才租房补贴等人才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其“安心食材送到家”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3、加大企业专业人才支持。我区多数平台集聚临空园区,园区内的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2011年创建以来,帮助企业培养在商务、物流、IT研发等方面的各类技能人才。2012年为携程网、麦考林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培养呼叫服务员、电子商务师等工种的等级人才300多人、岗位人才1000多人。同时,通过《长宁区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和《长宁区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若干意见》积极为区内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住房补贴。
4、拓展企业融资服务。2012年与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合作成立临空工作站,加大了对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力度。同时进一步推进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中小企业贷款,为个人、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服务。
四、未来发展平台经济的思路
针对平台经济自身发展特点及长宁区平台经济发展的状况,长宁区推动区平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长宁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战略定位,以培育和引进平台型企业为核心,以集聚和培养平台运作和创新型人才为基础,以营造有利于平台经济发展的贸易环境为保障,着力做好对平台型企业的服务,促进平台经济商业模式、技术和业态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型平台企业,使平台经济成为长宁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国际贸易中心承载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此外,“十二五”期间,随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使用和虹桥商务区建设启动,长宁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贸易便利化先试先行的优势,长宁将继续大力促进贸易功能型平台的物流业发展,为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天然的沃土和不可错失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