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越做越吃香 农村户口金不换——金山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诸多举措效应初显 - 2013年12月23日
Priceless Village Hukou Increasingly Favored Measures for Abolishing the Urban-rural Dual System of Jinshan District Appears to Be Effective
金山区亭林镇亭北村25组41岁的粮食种植户薛峰,今年种有水稻面积91亩,他十分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家庭农场主,实际上,他除了流转的土地不到家庭农场应有的面积外,还有个原因是他的户口是非农,不符合金山家庭农场主的准入条件,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户籍关系能恢复农村户籍,但显然已不大可能。
据了解,现在农村户籍越来越“吃香”,主要是近年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户籍的农民除了与城镇居民一样可以非农就业外,在企事业工作岗位上的农民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可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样的待遇;但因为拥有农村户籍,不但享有原集体资产的一定份额,还有土地承包所有权和经营权,还拥有自己的宅基地和自留地;现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不比城镇居民差。
记者在亭林镇后岗村10组农民邹逸栋家采访,48岁的女主人施春寒自豪地说,我和逸栋都是农村户口,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公公邹明达70多岁,在家享清福,24岁的儿子在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务工。一家三口因为是农业户口,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7.2亩。现在夫妻俩和公公都不种田,把这7.2亩土地全部流转给种田大户,每亩地可得土地流转费700元,一年也有5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他们把这些钱全部拆算成稻谷,这样,一年就有3000多斤稻谷收入,碾成大米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也吃不完。现在,邹逸栋家拥有三楼三底的楼房一幢和副房三间,还不仅拥有宅基地,还有种蔬菜的自留田。更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俩土地流转后,劳动力活力得到充分释放,50岁的邹逸栋开个五金加工厂;妻子施春寒在后岗开了个“阿栋土菜馆”,他们夫妻俩的创业不仅带动了10多个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还为家里创造了财富。夫妻俩掰着手指头算算,两个小企业,每年至少有五、六十万元净收入。正如施春寒所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好,现在做农民,真是越做越“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