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接二连三”让金山农业从此不同 ——金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回眸 - 2016年03月30日
Integrating Industries Makes a Difference for Jinshan’s Agriculture Review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in Jinshan
3月18日,2016金山区田野百花节拉开帷幕,吕巷水果公园内春意盎然。金山区已启动“第六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开展农业观光旅游,这是金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
在3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农业专家学者齐聚金山,共同商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策略。金山作为国内首个明确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大区,为本次大会提供了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
金山是上海西南门户,农业资源丰富,背靠上海这座24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农产品市场广阔,“菜篮子”、“米袋子”不愁销。而上海丰富的科技、人才、资金资源,加上近几年农业旅游、乡村旅游需求旺盛,都为金山孕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近几年,我区大力扶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交叉发展。目前金山已经在融合发展方面出现多个鲜活案例,一场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变革正在金山悄然兴起。
纵观金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诀,关键是做好了“精、强、活”三字文章。所谓“精”就是立足一产,发展精品农业、精致农业。相对而言,上海农业土地总量更少、环境承载力更低、生产成本更高。为了在农业资源有限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金山主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在绿色蔬菜方面,积极开发保健蔬菜系列产品,培育以结球生菜为主的拳头产品。在名优瓜果方面,打造以“一葡二桃三莓四瓜(指施泉葡萄,枫泾黄桃、皇母蟠桃,鑫品美草莓、莓博士黑莓、敏蓝蓝莓,珠丰甜瓜、亭林雪瓜、小皇冠西瓜、多利升西瓜)”为核心的优质特色地产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区已有23个农业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上海著名商标和218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获证单位。
所谓“强”就是接上二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环节。聚焦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重点引进净菜配送、中央厨房、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我区现有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1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34.19亿元。金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鑫博海“中央厨房”,一直积极探索农副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发展,建成集净菜加工、冷冻干燥农产品及有机健康食品于一体的加工产业体系,每天解决12万人次吃饭问题,形成年加工生产配送能力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的规模。所谓“活”,就是连通三产,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金山不仅有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而且地处吴越江南水乡,有深厚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资源。利用这些优势资源,金山注重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农体结合,重点打造形成4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次的农业旅游集聚区(指枫泾镇古镇文化休闲旅游区、廊下郊野公园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廊下郊野公园利用乡愁作为卖点,将传统农村生产、生活场景打造成时下流行的乡村旅游景点,利用这些传统、现代农业资源,廊下郊野公园改建20个观光农场(工厂)及其他一批现成的景观,建成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多功能农场”,在上海首批7个郊野公园中率先开园。
金山坚持农业资源和农时季节相结合、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相结合,每年策划举办田野百花节、草莓节、西甜瓜节、蟠桃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到金山采摘水果、体验农事、享受田园风光。
在金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都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金山农业总产值达到34.9亿元,分别是五年前和十年前的1.1倍和1.5倍,金山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84元,分别是五年前和十年前的1.7倍和2.5倍,比上年增长10%,增幅位列郊区县前茅。而在打造金山“第六产业”现实版的过程中,金山着力打造美丽乡村,金山的农村变美了、农民变富了、农业变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