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文化产业辉映“国际商务港” - 2014年05月15日
Cultural industry lightening up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Harbour”
“五一”小长假里,上海商城剧院每晚推出大师级爵士室内音乐会,静安嘉里中心搭起“爵士环城”舞台,而静安寺广场和静安公园的室外演出场也吸引了一批民间爱乐人士……许多海内外人士循着爵士节奏驻足上海,驻足静安。
爵士音乐节是静安文化建设国际化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静安区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系列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包括年均文化时尚艺术表演场所演艺场次2500场,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
“在商务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唯有优越的文化环境和卓越的公共服务才能构成静安品牌的最佳性价比。”静安区委书记孙建平说,应将文化作为静安未来建设的重要元素贯穿于所有领域,让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环境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百乐门、现代戏剧谷、同乐坊……许多文化品牌项目正在点亮静安城区。根据规划,百乐门将着重呈现爵士文化,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和品牌展示活动等,还将设置中央大舞池和周边就餐区,承办各类舞蹈表演和赛事。静安另一重要文化名片“现代戏剧谷”,开创了华语地区第一个商业戏剧奖项“壹戏剧大赏”,并创建国内首个戏剧家工作室群落,目前正在打造戏剧国际化演出和国内首个市民戏剧节,还将重点开发“江宁路综合体验区”,为沿街剧院引入优秀剧目,并在周边开设咖啡馆、酒吧和艺术场馆等,通过各种商业演出集聚人气。同乐坊十年前被改造为文化创意园区,却一直聚不起人气。去年,静安区为其重塑业态,引进蓝舍艺术会所、巴塞当代艺术馆等项目,打造平台,聚集一支文艺创作者队伍。
用文化产业辉映 “国际商务港”,静安区积极构建产业文化培育体系。在副区长邓小冬看来,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再仅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而更多依赖于科技、创意、智慧等文化资源的投入,发展的动力将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下转5版
静安区用借款贴息、资金补助等形式,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对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区文化局资助位于铜仁路的 “敬华艺术空间”,帮助企业打开书画艺术展览、对外学术交流和文化推广的窗口;位于“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的上海全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着源创创意园,区文化局扶持其开设 “国际静安·源创微电影展赛”等项目。
静安区已选择现代戏剧产业、时尚设计产业和数字媒体产业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除创设引导资金外,还将建立项目推介交易平台,以文化产品和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搭建专业化市场交易中介平台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