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开馆 讲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史 - 2014年05月21日
A History Teller of China’s National Industry—Suzhou Creek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Museum Opens to the Public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其中,普陀区是苏州河流经市区最长的区域,工业遗产特别丰富,近年来苏州河两岸已建成纺织、造币、印钞、火花等多家反映工业文化的博物馆。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苏州河的工业文化遗产,建设苏州河博物馆长廊,将相关的工业文明博物馆串联起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苏州河畔建设工业文明展示馆。经过筹备,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已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迎来首批观众,对社会免费开放。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位于光复西路2690号长风生态商务区5号绿地内,为上海眼镜厂旧址。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分室内、室外两大展区,其中室内展区以常设的历程主题展为主,室外展区以大型机器、场景复原等为主,两者互为补充和呼应,相得益彰。室内展示总面积约900平方米,一楼为序厅,以机器场景复原、大型油画、多媒体视频片等形式展示了“苏州河·前世今生”、“苏州河·工业遗产”等内容;二楼为苏州河工业文明的历程展厅,分“先河——开放兴业”、“摇篮——实业救国”、“丰碑——工业兴邦”、“涅槃——转型发展”四个部分,以历史为时间轴、以苏州河为空间轴,通过近两百件实物和大量的图文资料,展现了自上海开埠至今苏州河沿线工业文明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室外展区充分利用展馆前后的绿地空间和临苏州河的地理优势,复原了工人里弄——阜丰里里坊门,在玻璃房展示了“化工大王”吴蕴初购自美国的氢气压缩机、1920年英国产清花机头等大型工业机器,并以体现工业文化的雕塑作品为点缀,内容丰富、环境优美。
注:
1、苏州河畔工业遗产地上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位于光复西路2690号苏州河北岸,这里原来是长风工业区内的上海眼镜厂的旧址,而如今,经过产业结构调整,长风工业区已化身为长风生态商务区,原来的上海眼镜厂也成了苏州河畔的一片绿地,展示馆正位于这一片绿地之中。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紧邻苏州河游船丹巴路码头,这里是苏州河游览的起点。
2、镇馆之宝——具有百年历史的气体压缩机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展馆之宝位于展馆后方绿地的玻璃展厅内,是一台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气体压缩机。该气体压缩机为美国沃辛顿泵和机械有限公司(WORTHING TON PUMP AND MACHINERY CORPORATION)制造,曾在1910年代获得美国的技术专利。原为“化工大王”吴蕴初创设的天利氮气制品厂于1932年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的合成氨成套生产装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私合营,1956年成立上海化工研究院,该机器由原厂一起并入上海化工研究院,直至2009年停止使用。此后,上海化工研究院将这台气体压缩机无偿捐赠给了筹建中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有20多吨重,极具视觉冲击力。
3、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自制使用过的造币机器
展示馆序厅是一个造币的场景复原,主题展品为上海造币有限公司提供的造币机器。这是一台由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于1978年自制的双柱立式冲饼机,曾用于新中国1分、2分、5分币的生产,一直沿用至2000年。
4、英国普拉特兄弟公司生产的清花机头
展馆后方玻璃展厅内有一台清花机头,原是苏州河畔某纺织厂的生产设备,由英国普拉特兄弟公司于1920年生产,长2.8米、宽2米、高1.8米,重达数吨。通常纺织厂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该机器为当时纺织车间内用作原料处理或统破籽处理之用。清花机是个庞然大物,往往长达十几米,甚至更长,而清花机头则是清花机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精细、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
5、复原的工人里弄里坊门——阜丰里里坊门
展示馆入口处复原了一座建于清末的阜丰里里坊门,这是根据中国第一家民族机器面粉厂——阜丰机器面粉厂为工人建造的里弄(集体宿舍)的里坊门复原的。其中两块“阜丰里”门额为原物。阜丰机器面粉厂于1904年在工厂隔壁建设供工人居住的以厂名命名的阜丰里。这里复原的阜丰里里坊门的门额原在阜丰里临莫干山路的两个里坊门之上。阜丰里里坊门门额为花岗岩石质,外缘雕刻有一圈回字纹,回纹内四角雕有四个蝙蝠,寓意四面来福,中间为浮雕的“阜丰里”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6、文物捐赠者——上海造币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张跃群
在众多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文物捐赠者(单位)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文物捐赠者就是苏州河畔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央造币厂)的退休职工张跃群,他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24组(47件)反映苏州河工业文明的珍贵实物无偿捐给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其中包括“船洋”银币在内的一套由民国时期中央造币厂生产的各种材质的硬币、英文打字机、1950年中国纺织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合影原件(朱德同志与全国纺织工人的合影)等文物。
7、城市雕塑群与展示馆相得益彰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外围安放了众多体现工业文化的雕塑作品,如用枕木和链条创作的“轨迹”,用老虎钳创作的“磁场”,用木舟等材质创作的“远方”等。这些雕塑作品大多是全国美术院校师生的获奖作品,由普陀区有关部门征集而来,摆放在此。
(普陀区新闻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