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现代戏剧谷:国际静安的文化表达 - 2014年05月22日
Modern Drama Valley: Cultural Expression of International Jing'an
2014年5月20日,在南京西路静安寺广场,由彩绘玻璃艺术壁画组成的长15米、高4米的现代戏剧谷标识墙揭幕,成为现代戏剧谷诞生5年的标志,并预示着现代戏剧谷下一轮建设发展的正式起航。以静安为源点,以戏剧为语言,以城市为舞台,以生活为内容,以文化为表达,一帧曼妙多姿的文化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2009年5月20日,现代戏剧谷在上海静安正式诞生。当晚,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的戏剧作品《恋爱的犀牛》,在戏剧谷上演了10周年明星版。时光荏苒,现代戏剧谷对这一创新的文化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戏剧探索与文化实践。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静安,凭借深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戏剧资源,良好的文化传统,为现代戏剧谷这5年来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支撑。
在静安,现代戏剧谷5年来围绕着“戏剧与城区”、“戏剧与生活”、“戏剧与民生”、“戏剧与市场”及“戏剧与未来”等主题进行破题,寻找答案。现代戏剧谷的建设并未一味去对标比肩纽约百老汇或伦敦西区,更多的是结合现有资源,整合成熟主体,融合城区需求,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专业又满足市场,既瞄准国际又贴近地气的戏剧发展道路。以“壹戏剧”为品牌,现代戏剧谷开创华语地区首个商业戏剧奖项——壹戏剧大赏;创建国内首个戏剧家工作室群落;打造以品牌戏剧为主体的国际化演季,举办国内首个市民戏剧节——市民剧场,设立国内首个戏剧资助管理办法,创建“戏剧化生存”艺术普及品牌,勾勒出一幅专业多彩,广泛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图景,极大地提升了以静安区为主的上海中心城区的戏剧文化氛围,有力地推进了现代戏剧生态在上海乃至华语地区的构建与形成。
■戏剧语言 城市舞台
通过演出季聚集了演出资源,让戏剧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静安,5年来的一些可喜的戏剧文化表达在悄悄地发生。繁华的南京西路商业发达,与之辉映的是静安寺广场的现代戏剧谷戏剧墙与戏剧地标,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质;纷至沓来的戏剧表演团体与优秀剧目总会将美琪、艺海、上戏、云峰、商城等剧场填充得满满当当。现代戏剧谷以戏剧元素为国际静安优越的城区环境融入了鲜活的文化能量,构建了静安发展的软环境,提升了城区发展的软实力。
对一个世界城市而言,文化是关键因素,应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过去的5年,见证了一个现代戏剧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阶段。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现代戏剧的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戏剧正越来越多地融入都市的生活节拍,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文化活动的重要选择,看戏剧演出已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时尚。
尽管现代戏剧市场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但是国内目前的现代戏剧商业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在缺少社会资本注入的情况下,票房收入成为回收演出成本的主要来源。在演出费、场租费、差旅费、宣传费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剧团和演出公司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演出项目能收支打平已是万幸;而剧团和演出公司若为了保本,一味降低成本、缩减费用,又无法保证戏剧演出的质量,劣质的剧目充斥市场,就会损害观众,乃至整个演出市场的利益。在现有的戏剧演出市场环境下,演出成本成为打造健康、繁荣的现代戏剧市场的一道门槛。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早在2009年现代戏剧谷成立之初,静安区政府便积极为现代戏剧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现代戏剧谷演季剧(项)目资助管理办法》,广泛邀约来自两岸三地华语地区的优秀戏剧作品,构建壹戏剧演出季。藉由演出项目获得的资助,演出团体、演出作品进入上海的成本门槛得以降低,盈利也成为可能。
5年前,大部分观众看戏没有什么选择,往往只有等待。那时的戏剧是稀缺产品。这5年随着戏剧市场的日益成熟,品牌也逐渐形成。北京的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台湾的赖声川表演工作坊、香港的非常林奕华、上海的何念工作室等制作团体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每年都会带作品亮相静安。更丰富的选择给观众带来了便利,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近戏剧。在这5年间,现代戏剧谷打造的以品牌戏剧为主体的国际化演季模式,为戏剧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代戏剧谷为大量优秀作品、尤其是原先可能被成本所阻拦的作品,打开了通路,也繁荣了上海戏剧市场,营造了优质的城区文化生态,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市民。从2009至2014上半年,现代戏剧谷总共呈现184台资助剧目、2800余场演出,吸引超过百万人次走入剧场,观摩各类戏剧演出。在诸多剧目中,不乏给人留下印象颇为深刻的优秀作品,如由郭宝昌执导,斯琴高娃、雷恪生、刘威等主演的《大宅门》;由孟京辉执导,黄渤和袁泉主演的《活着》;由田沁鑫执导,黄磊、辛柏青、秦海璐、陶虹等主演的《四世同堂》;由何念执导,徐峥主演的《资本·论》;由赖声川和王伟忠共同合作的《宝岛一村》;由林奕华执导,刘若英、王耀庆主演的《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由梁志民执导,曹启泰领衔主演的《淡水小镇》……
贯穿全年的壹戏剧演出季,尽可能多地将现代戏剧推送到观众面前。与此同时,每年一度的“壹戏剧大赏”颁奖盛典,则是现代戏剧谷对一年华语地区商业话剧所做的精炼有力的总结。戏剧发展离不开全体戏剧人的努力,对于这些优秀戏剧人,现代戏剧谷以“大赏”的方式进行褒奖,通过盘点上一年度中国现代戏剧舞台上的优秀剧目,打造一个华语地区现代戏剧界举足轻重的颁奖盛典。
自2010年来,有众多杰出的戏剧人在上海静安的舞台上获得了这份具有独特意义的荣誉,评奖范围涵盖话剧、音乐剧、时尚戏曲等各类作品,和各类专业戏剧人才。导演如孟京辉、田沁鑫、林奕华、赖声川、何念,编剧如何冀平、万方、邹静之,制作人如戈大立、李东、王伟忠,演员如刘晓庆、黄渤、焦晃、金士杰、徐峥、姚晨、秦海璐,甚至包括初登话剧舞台便获得认同的跨界明星如刘若英、何韵诗等,都曾经在现代戏剧谷的舞台上举起象征戏剧成就的奖杯。2014年,借着现代戏剧谷成立5周年的契机,壹戏剧大赏也将以最独特的方式与最大的诚意,向戏剧致敬,向5年来付出辛劳和汗水的戏剧人致敬。
现代戏剧谷通过壹戏剧演出季和壹戏剧大赏,成功建立起与华语地区戏剧人的常态联动机制,并在这一基础上推出兼有艺术性和市场性的戏剧作品,使优秀作品在静安,在上海的现代戏剧舞台上逐渐丰盈。
■市民参与 公益扶持
建立与戏剧观众的常态互动机制,既培养了粉丝,也丰富了市民文化的样式
现代戏剧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服务的是广大市民,受益的也是广大市民。
5年里,现代戏剧谷对演出项目的支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专业团队的优秀作品来到上海来到静安;但是,一个完整有益的戏剧生态,只有当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其中时,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民间戏剧团体的活跃程度,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尤其是那些有表演才能、有戏剧情怀的人们,也许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他们却有着登台表达的强烈意愿。自然,现代戏剧谷当要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展现的窗口。
2011年,现代戏剧谷开创性地提出了“市民戏剧节”的概念,以“戏剧你我共参与,人人都是大主角”为理念,推出了让普通市民有机会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体验项目——市民剧场,实现了观众与戏剧零距离、舞台和生活的全面对接。每年,市民剧场都能吸引来自全市范围的数十支民间剧组。他们的成员年龄跨度很大,从在校学生、年轻白领到退休的叔叔阿姨,他们出于对戏剧的热爱而走到了同一个舞台上。
从剧本讨论到表演指导,现代戏剧谷为这些热爱戏剧的市民们提供了一条龙式的立体戏剧服务。在为期两个月的准备后,这些民间剧团将登上上海静安800秀的舞台,将成果展现给全市的观众。同时,公众也可免费观摩、参与评选。每次市民剧场结束,都会有观众意犹未尽地问:“下一次市民剧场是什么时候办?”也许,他们就会成为下一届市民剧场的演员。观众和演员的身份在不断地转化,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良性循环。
2013年,现代戏剧谷市民剧场从静安走向全市,升级为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话剧大赛,能级大大提升,19支由全市各区县选送的社区剧团与11支通过社会报名进入决赛的剧组在静安会师,角逐出25个优秀团队奖、2个最佳市民原创剧目奖、2个最具人气剧目奖、4名最佳编导奖及6名最佳市民男/女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参与戏剧并不只有站在台上表演一条路。对于更多的戏剧爱好者来说,去听一场戏剧名家的讲座、看一本内容丰富的戏剧杂志,也能让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理解有很大的提升。自2009年起,现代戏剧谷以“戏剧化生存”为主题,每年都会推出一系列艺术普及系列项目,孟京辉、林奕华、斯琴高娃、林怀民等都曾是现代戏剧谷的座上宾。每年两册的《壹戏剧》杂志随春秋两季的市民剧场出刊、免费领取,刊物也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在戏剧爱好者中间广受赞誉。
现代戏剧谷希望通过市民剧场,建立起与戏剧观众的常态互动机制,培育潜在和忠实的现代戏剧观众,希望通过“戏剧化生存”系列讲座、《壹戏剧》杂志等艺术普及项目,建立起与社会大众的常态沟通机制,营造有利于现代戏剧谷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品牌效应。这些接地气的项目,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参与戏剧体验。从根本上来说,市民参与戏剧也更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静安乃至上海戏剧环境的健康氛围,让文化融入生活融入静安。
■回归本源 聚集创意
引入多元社会资本,创新戏剧产品形态,集合大师名家和年轻人建设原创基地
如今的现代戏剧谷通过5年的辛勤耕耘,已成为华语戏剧集聚的一个标杆式专业文化平台。
现代戏剧谷的形态建设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现代戏剧谷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未来的现代戏剧谷,将在两方面进行实践:一方面,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引入社会多元资本,打造丰富多元的戏剧产品形态,以“壹戏剧制造”的方式集结大师名家、扶持青年导演开展各类有创意、接地气的戏剧原创作品;另一方面,现代戏剧谷规划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戏剧生态基地——“壹戏剧·营”,一个集聚创意体验的戏剧文化之窗。
回归戏剧的本源,现代戏剧谷将扛起华语戏剧的原创大旗。“壹戏剧制造”原创计划旨在关注华语商业戏剧的原创戏剧导演,现代戏剧谷不仅邀请在华语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戏剧导演共同参与作品原创,同时培养青年戏剧导演,为活跃在当今华语戏剧舞台上最具原创活力的青年戏剧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为他们搭建展示新思想、新理念、新艺术的戏剧文化展演平台,使未来的戏剧艺术拥有更多的形式范畴和发展方向。
另外,通过近两年来“市民剧场”项目的深化与推进,现代戏剧谷还从民间发掘了一大批极具创作才能的“市民导演”,以市民生活、民生文化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颇受老百姓欢迎,也始终是现代戏剧谷鼓励原创的主要方向之一。“壹戏剧制造”还将专门为新生代编剧设立了“壹剧之本”写作计划,通过定向邀约、版权购买、公开征集等方式鼓励创作,逐步形成华语地区最具品质的原创剧本资源库,在为青年编剧提供实战机会的同时,更为戏剧舞台注入鲜活能量。
2014年度“壹戏剧制造”之壹戏剧原创与“壹剧之本”写作计划的最终邀约名单公布之后,所有入选的导演、编剧将立即投入作品创作。现代戏剧谷将从资金扶持、媒体宣传、场地配套等方面全程支持。这些作品将于今年10月至11月间在静安800秀进行首演,并形成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原创新作首发展演”,免费向全市观众开放。
回归戏剧生态,现代戏剧谷谋划创意戏剧空间。早在构思现代戏剧谷之时,创想中就包含一个以戏剧为中心的物理化空间,以提升静安城区的公益形态和产业形态。一方面,现代戏剧谷需要拥有自己的阵地,便于进行和戏剧有关的演出、活动、论坛、讲座。另外一方面,现代戏剧谷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可以成为静安城区乃至上海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戏剧文化地标,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感受浓烈的戏剧氛围,邂逅戏剧名家,参加相关戏剧活动、观摩戏剧表演、构建戏剧文化生态。如此一来,“壹戏剧·营”的诞生将对静安这样的中心城区文化高地的建设、区域软环境的提升带来变化。
在这个创想的推动下,现代戏剧谷将配合江宁路文化街的规划,选择合适的位置,开辟出一块3000平米左右的物理空间用于打造“壹戏剧·营”,把对戏剧事业与人才的关爱倾注到创作前端,为原创作品提供生长土壤、培养孵化氛围。作为国内首个开放、公益的复合型戏剧原创空间,“壹戏剧·营”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戏剧演出团体的创作、展演大本营,并将为广大上海市民提供一处风景独特的文化场所。现代戏剧谷力争将“壹戏剧·营”建设成为别具一格的戏剧文化基地和戏剧人文精神的高地。
在静安,戏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种话题、一种生活方式,现代戏剧谷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戏剧参与与戏剧体验。在静安,普通市民同样可以获得戏剧创作辅导、戏剧表演训练与戏剧登台演出的各种可能。在静安,共赴一场戏剧的饕餮盛宴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在静安,不光有历史文化,还有戏剧文化和爵士文化。这些多彩炫烂的文化组图,形成了国际静安发展与繁荣文化组合拳。未来,静安区以现代戏剧谷文化平台为引领,努力将静安区打造成极具国际城区特色与风格的文化体验区,继续打造好现代戏剧谷这张独特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