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金山水稻如何“种”进上海外滩源 - 2014年09月22日
How was Jinshan Rice Planted on Waitanyuan of Shanghai
9月17日凌晨5时,随着一辆卡车从上海外滩源运回最后一车水稻秸秆和泥土,金山水稻种到上海外滩源已成为一段佳话。
事情还得从9月14日说起。9月14日凌晨,上海外滩源圆明园路上,150部卡车运来了1万盘稻叶碧绿、稻穗金黄的水稻,一夜之间就栽种在圆明园路一侧的绿化带上。第二天,这片从水泥地上新长出的“稻田”,在东方明珠、圆月和红伞的映衬下,显得葱翠碧绿,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留影。
种植这一“水稻田”的是上海阿林果蔬种植合作社。据合作社负责人王林军介绍,在圆明园路绿化带种植的水稻田长166米、宽7米,全部是阿林果蔬合作社从枫泾中洪村搬迁而来的。要让这些水稻从枫泾“远嫁”上海,并非易事。光这1万盘成熟的水稻就有500多吨,从枫泾“娘家”动用150部运输车,乘着深夜进城布景,到15日早晨这一片稻田就在“新家”长成。
据举办方介绍,这片水稻是为了配合一家商贸公司的15周年庆典而搬迁至此的,主要是为了还原知青农耕生活画面。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用丰收的水稻展现新农村美景,与大上海的美景匹配,取得观赏性的效果。
金山农民就是能吃苦。16日晚11点多,商贸公司商业活动结束,守候了半宿的金山老农们拿着镰刀,进场收割。60多岁的老年农民赵爱娟、叶火英,从14日起就护送水稻进城,让它们在城里挺直“腰杆”。完成任务后,她们为了让稻穗颗粒归仓,就采用割稻穗的方法把稻穗一束一束割下来。虽然没有照明灯光,只能摸黑作业,但老农们个人技术娴熟,下镰如飞。现场近两千平方米稻田,60多位经验丰富的金山老农,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到凌晨1点半终于把整片稻田收割干净。农民沈阿姨说:“水稻在上海市区亮个相,现在我们把它收回去,让丰收的稻谷派上新用场,这稻田里的稻谷一粒也不会浪费。”
对于割掉稻穗的秸秆和泥土,阿林果蔬合作社也舍不得扔掉。阿林果蔬农庄副场长项明华现场指挥,16、17日用了2个凌晨,共动用了50辆车次,到17日凌晨5时结束,把秸秆和泥土全部清运到农场。
另据了解,这批栽种在上海街头的稻谷是宝龙、嘉禾早熟品种,5月底移栽,9月底前成熟收割。这次割下来的稻穗大部分已成熟,阿林农庄的农民们9月16日已把运回来的稻穗脱粒完毕,待稻谷晒干后,这两天就可碾成大米,成为金山今年第一批上市的晚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