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闻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时代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2018-11-11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张群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将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全世界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确立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时代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时代性可以从国际经济秩序转型、全球化进程和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其一,随着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经济秩序进入重大转型期。其二,随着全球范围内贸易增长放缓,反自由贸易思潮不断扩散,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关口。其三,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追求小康生活进入到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表明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立场,通过举办进博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对于促进国际经济秩序转型、全球化发展和国内消费升级意义重大。
包容性主要体现在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开展形式和涵盖领域等四个方面。在目标定位上,进博会致力于搭建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世界各经济体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开辟新渠道,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服务对象上,进博会的参与主体涉及官产学三界,进博会对所有有意参展的企业厂商和经济体不设置排斥性条款。在开展形式上,进博会由企业商业展、国家展和经贸论坛组成,不仅为企业厂商等微观经济主体搭建交易平台,也为国家和地区等宏观经济主体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也为官产学各界就世界经济发展重要议题进行交流提供平台。在涵盖领域上,企业商业展全面涵盖食品及农产品、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消费电子及家电、医疗器械及医药保障、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和服务贸易等领域,国家展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各国特色产品等诸多方面,经贸论坛就贸易与开放、贸易与创新、贸易与投资等议题进行广泛讨论。
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宗旨、机制建设、溢出效应等三个方面。进博会的服务宗旨在于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构建可持续的贸易伙伴关系,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在机制建设上,进博会是中国主动为世界经济体系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同时也是持续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供应机制,得到世界各经济体官产学界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实力和资源支持这一公共平台的持续发展,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作出贡献。从作用效果来看,中国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为各国企业创造新的商机,为贸易伙伴提供出口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同时,微观层面的贸易投资合作对市场和制度环境产生影响,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上述溢出效应将会进一步强化进博会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