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闻

上海日报时政新闻

“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市场开放 促进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   2018-11-15

 

孙立行
    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中国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球贸易发展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
在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思潮逐渐蔓延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摩擦日益升级,这给刚刚摆脱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复苏回暖的全球贸易增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进口市场,因而在美国政府采取全面收缩的国际经贸战略后,世界贸易商品亟需找到新的出口市场。此时,中国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扩大进口,不仅对避免全球贸易萎缩,促进全球经贸合作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且充分体现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为捍卫经济全球化、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中国进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0.93%上升到2017年的11.59%。中国的进口占比的世界排名也已从1979年的第23位跃升至2017年的第2位。未来中国的进口具有巨大增大空间。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指出,预计未来15年,中国需要引进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和服务。中国的主动扩大进口,不仅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巨大市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必将有力提升全球贸易自由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新需求、注入新动力。
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也从一个侧面向世界证明中国要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全球经贸新秩序。中国并不是要动谁的“奶酪”而是以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打破基于“零和游戏”对抗思维,以利益主导的传统国际经贸秩序,推动基于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通过举办首届“进博会”用实际行动展现出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的决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的执行主任冈萨雷斯指出,首届中国“进博会”孕育全球发展新机遇,将切实推动国际贸易与多边合作。美国《外交学者》杂志认为,中国举办“进博会”充分显示了中国在目前全球环境中明确支持包容性全球化的决心。瑞士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此次博览会是展示中国坚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平台。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则进一步指出,中国“进博会”将国家展、公司展和论坛三者相结合,以促进自由贸易和开放的全球经济。它将有力地加强各国的商业联系,帮助国外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不少国家的政府官员表示应该努力抓住这次机会,展示实力。哥斯达黎加前总统索利斯指出,中国“进博会”不仅对拉美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世界各国全球化合作道路上再启新征程的绝佳机会。埃及贸工部长塔里克·卡比勒认为,“进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埃及会在此次博览会上充分展示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南非贸易与工业部部长罗布·戴维斯表示,“进博会”为南非企业提供了开拓中国市场的良机。南非会关注与中国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合作。印度尼西亚工商会副主席辛塔也表示,能够参加“进博会”非常重要,它给希望扩大对华出口的外国企业提供了零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机会,印度尼西亚希望借此平台让本国的特色产品打响国际知名度。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约翰·爱德华兹则希望借助“进博会”,让中国消费者看到来自不同行业的最好的英国产品。
作为最大的开放性国际平台,世界各国企业对“进博会”也给予了很高的期许,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其中,日美等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参会热情高涨。据日本国际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数据显示,约380家日本企业及团体报名参展,日本成为出展规模最大的参展国。美国参展企业数也多达180家,位居参展国家中的第三位。其中,不乏高通公司、通用电气、强生集团、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等多家全球五百强和跨国企业。此外,30个非洲国家的百余家企业也将在“进博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力求开发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扩大市场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届“进博会”将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是中国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搭建的国际化平台。同时,它也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它将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投资合作铺新路、搭新桥。
从目前已达成的合作协议和已签署的购买订单看,首届“进博会”的成效显著,并超出了多数参展商的预期。“进博会”开幕仅三天,已有20多家中澳企业签署了重要的合作协议备忘录。其中,多项协议跨越5年、总价值超过150亿澳元,涉及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电子商务、食品、酒类和物流服务在内的诸多领域。中英两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共签署了总价值逾4千万英镑的8项协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共同签署了中国首份大型邮轮建造合同订单。从签约企业来源分布看,来自美、德、日、韩、法、英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占到34%,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占34%;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占了10%,这充分体现出“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广泛性。
中国举办“进博会”,一方面,既是扩大与第三方国家贸易往来的有效途径,而且还能吸引部分国际高科技产品来华参会实现“中国首秀”,这对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可谓意义非凡。另一方面,“进博会”不仅有利于打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局面,而且也促进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从原来的“买全国、卖全球”走向“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进博会”还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跨境电商企业可通过搭建一站式跨境电商交易服务平台,成立跨境电商采购联盟,为海外商品进口提供精准跨境电商渠道的对接服务。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跨境网购人数剧增。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交易额去年全年为1.5万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已超过1万亿元;中国跨境网购用户人数截止今年上半年已达到7千5百万人。在此次“进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在未来5年实现全球2000亿美金的进口额;京东集团预计直接签约并采购近千亿元进口品牌商品;苏宁的全球采购规模将近150亿欧元,5000个海外品牌预计引入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且还依靠产品的网络效应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消费价格。中国通过举办“进博会”既可以让更优质、更廉价的商品慧及本国消费者,促进消费升级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而且也能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新阶段。近10年的中国境外消费每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额为2577亿美元,占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的2倍。此次中国举办“进博会”,通过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进口,将有利于丰富国内消费选择,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此外,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而且中国又是一个消费大国,通过举办“进博会”能够使中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吸引、整合全球资源,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注册记者登录

 

 

记者点此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采访申请流程

06月08日 21315203 受理中
02月16日 21315167 已办结
01月26日 21315166 已办结

咨询申请流程

06月12日 02131545 已办结
05月12日 02131544 已办结
05月06日 02131541 已办结

查看全部 »

共性问题提示

Q: 问:如果想要迅速了解上海这座...
A: 答:请注册登陆本网站“今日上...
Q: 问:如果您想在上海进行采访,...
A: 答:(1) 请注册登陆本网站...
Q: 在哪里可以买到上海的地图?
A: 上海各大书店中均有出售,一些...